双台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热点新闻、教育科研、投资理财、国际资讯、生活百科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2-09-12 15:41:20
(本人专注原创,任何原创文章,禁止未经本人同意改编、转载)
宝山高境物资事件还在继续发酵。
面对“企业仅注册五天为何就能上马保供”质疑,高境镇政府可谓行动迅速,事发当天下午就公告“辟谣”,予以回应。然而没想到的是,“谣言”却并未因此事而停止传播,反而愈演愈烈,还在不断变异,进而衍生出了“该企业的法人代表是某领导妻弟”一说。
无奈之下,有关部门不得不“二次辟谣”,并祭出法律武器,发誓严惩造谣者。然而,俗话说,“谣言”止于“智者”,上海2500万老百姓也不乏智慧之人,为何本轮疫情中的“谣言”却没能“止”住,越“辟”越“谣”呢?
一定是有原因的,我大概概括了一下,主要有下面三个。
一、前期“辟谣”不力导致自陷“塔西佗陷阱”
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有本著作叫《塔西佗历史》,他在书中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说:“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,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。”
衍生到今天就变成了“塔西佗陷阱”:“当“辟谣者”失去公信力时,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,做好事还是坏事,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、做坏事”。
目前的“辟谣”状况恐怕就是这样。
因为我们前期抗疫,有过太多“辟谣”后再被“反辟谣”的窘境。比如,刚辟谣“上海绝不封城”,过了不到一周就宣布“鸳鸯锅”式封城。
刚辟谣“外滩没长草”,过了不到一天就被网友有图有真相宣布“确实长草了”。
刚辟谣“菜烂了是因为长途运输颠簸”,过了不到一天就被辽宁官媒用“全程冷链且录像”予以反驳。
如此种种,导致原本“辟谣”者权威、客观、公正的“人设”在民众的眼里垮塌,彻底陷入“塔西佗陷阱”。
所以,当下一个谣言再次来临并“辟谣”时,民众不再是第一时间选择相信“辟谣”,而是不自觉地“合理怀疑”。
二、“辟谣”者给的是事实,而民众期待的是真相
我们要明白,事实(fact)绝不等于真相(truth)。
前两天,网上一直在宣传“上海的烟火气回来了”并配以若干“烟火气”的照片。这是不是事实?是事实,但这部分事实是孤立的、片面的,它可以充分证明“某地某刻的烟火气回来了”,但绝对无法证明“上海的烟火气回来了”。
那什么是真相?真相,一定是所有事实的全部合集,无论对“辟谣者”有利的还是不利的,没有任何筛选与隐藏的事实的全部。
我们以此次高境镇政府的辟谣为例。高境镇政府的确给出了事实,但是民众关注的可不止于这些基本“事实”,他们期待的是更多没有给出的敏感“真相”:保供企业的选择是“拍脑袋”还是有标准的?这里面有无关系户、暗箱操作、利益输送?等等
所以,这是一个有事实却反映不了真相的矛盾,一个“辟谣者”供给与民众需求不匹配、不平衡的矛盾。
三、前期未能“主动公开”导致后期靠“辟谣”打补丁
《信息公开条例》第三章规定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。第二十条、二十一条更是明确规定对涉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、公共服务、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是需要依法主动公开的。
试想,如果“辟谣者”能在事情一开始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主动公开“保供企业”选择的标准、保供物资的需求、金额预算范围;如果“辟谣者”能在事情一开始就提醒大家,疫情期间上海“一网通办”是可以不见面注册企业的;如果一开始“辟谣者”能主动公开各地捐赠物资的分配去向……
一定要做的事情,先做的效果往往要比后做的效果要好;没出事情前就做肯定比出了事再做的效果要好。
但是,我们也要理性、宽容看待“辟谣者”如今面临的窘境,毕竟疫情是一场比高考还难的大考,想要交出一份满分答卷,显然是强人所难,我们宽容答错题、理性看待扣分,只是希望答题者能及时订正,努力答对下一道题。
欢迎关注我,以及我的系列法律评论,每天与您分享法律知识~